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列表

历史趣闻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2025-01-14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是中医古籍《华氏中藏经》的一篇,摘要: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语言謇涩。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在下则补之。在外则发之。在内则温之按之熨之也。吐谓出其涎也。泻谓通其塞也。补谓益其不足也。发谓发其汗也。温谓驱其湿也。按谓散其气也。熨谓助其阳也。治之各合其宜。安可一揆。在求其本。脉浮则发之。脉滑则吐之。脉伏而涩则泻之。脉紧则温之。脉迟则熨之。脉闭则按之。要察其可否。故不可一揆而治者也。
  • 背人形第七
    背人形第七
    2025-01-14
    背人形第七是中医古籍《黄帝明堂灸经》的一篇,摘要:人形第七图pm-m28.bmp天柱二穴,在项后大筋外宛宛中。灸三壮。主头晕脑重,目如脱,项如拔,项痛急强,左右罔顾也。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正坐取之宛宛中。灸五壮。主肩膊间急痛,背气不能引顾,咳逆上喘也。意舍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阔肩取之。灸七壮。主胸胁胀满,背痛,恶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也。悬枢一穴,在第十一椎节下陷者中。灸三壮。主腹中积气上下行,腠中尽痛也。胞肓
  • 草部
    草部
    2025-01-14
    草部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茯苓为之使,反藜芦,恶卤咸。生上党者良,如人形有神。凡使去芦头,和细辛密封固,十年不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调中生津,通血脉。治五劳七伤,虚损,肺脾阳气不足,短气,少气,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反胃。久服轻身延年,能补上焦元气,升麻为引。用补下焦元气,茯苓为之使。肺受寒邪及短气虚喘宜用。肺
  • 经验秘方
    经验秘方
    2025-01-14
    经验秘方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传神仙延寿丹(一名延龄至骨丹)真红铅(一两)人中灵琥珀(各二钱)天门冬麦门冬(俱酒浸)菟丝子(酒浸一昼夜,九蒸九晒过,另捣)秋石五味子晚蚕砂(炒黄)锁阳(酥炙)远志(酒浸去心)当归(酒浸)川巴戟(酒浸去心)肉苁蓉白蒺藜羌活(各四两)柏子仁玄明粉鹿角霜山茱萸(酒浸取肉)川骨脂鸡头实生地黄(酒浸摘碎)熟地黄(同上制)萆川牛膝枸祀子(甘州者。各五两)杜仲(酒浸炒去丝)川芎(雀脑者。各三两)鸦片(五钱)
  • 药方
    药方
    2025-01-14
    药方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太平圣惠方》∶治风冷寒痹腰痛。川乌头(三个)生捣罗末盐调,涂于故纸软帛上,敷痛处,须臾止。又方∶治卒患腰脚疼痛,杜仲(一两制)水二盏煎一盏,用羊肾二对细切去脂膜入药汤煮,次入韭白七茎,盐花椒姜醋酱作羹,空腹食之二三次,腰脚倍健。又方∶治风湿痹腰脚痛,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入豆豉汁中相合,煮粥,热入盐酱空心食。《易简方》∶治一人举手攀高转其肠,疼痛不能伸腰者。就令患人依旧举手攀其原所,尽饮温
  • 命门脉图
    命门脉图
    2025-01-14
    命门脉图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图缺)
  • 神门命门人迎辨
    神门命门人迎辨
    2025-01-14
    神门命门人迎辨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脉别论篇曰∶食入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又曰∶气口者,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盖以气口包括五脏六腑之总名也。此气口之所为寸口,而人迎命门神门之脉,又各有其经也。气口成寸之位乌可以容三脉之紊?而三脉自有本位,岂可以容牵合也哉?脉要精微论篇有尺而
  • 脉明表里虚实
    脉明表里虚实
    2025-01-14
    脉明表里虚实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里虚实四字,脉之纲也。表,阳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于胃腑及脏者,皆属于表也。里,阴也,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肺之间不能越散,饮食五味之伤留于脏腑之间不能消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实者邪贼之气实,由正气之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正气,实者泻邪气,《内经》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 脉察六字
    脉察六字
    2025-01-14
    脉察六字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下来去至止六字,为脉之神机也,不明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毛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
  • 诊脉三要(滑氏)
    诊脉三要(滑氏)
    2025-01-14
    诊脉三要(滑氏)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得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毛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按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取之,其脉应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六部皆然。
  • 脉有七诊九候
    脉有七诊九候
    2025-01-14
    脉有七诊九候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诊者,诊宜平旦,一也;阴气未动,二也;阳气未散,三也;饮食未进,四也;经脉未盛,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也。九候者,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为九候也。浮以候表,头面皮毛汗腠之属也;沉以候里,脏腑二便骨髓之属也。中者,无过不及,非表非里而无疾之可议。中庸,所谓天下之正道者也,反此者病。
  • 脉分三部五脏
    脉分三部五脏
    2025-01-14
    脉分三部五脏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有三部,曰寸、曰关、曰尺。寸部法天,关部法人,尺部法地。寸部候上,自胸膈心肺咽喉头目之有疾也。关部候中,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脾胃肝胆皆在中也。尺部候下,自少腹腰肾膝足也,大肠小肠膀胱皆在下也。皆《内经》所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而理势之所不容间也。其候岂不易验哉?
  • 持脉总论
    持脉总论
    2025-01-14
    持脉总论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曰∶诊法何如?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定死生之分。是故诊脉有道,虚静为保。遇仓卒病患不在此论。但自澄神,静虚调息,凝视精明,察五色,听声音,问所由,方始按寸尺别浮沉,复视患人身形,长短肥瘦、老少男女,性情例各不同,故曰∶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又如室女尼
  • 庞安常脉论
    庞安常脉论
    2025-01-14
    庞安常脉论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凡平人之脉,人迎大于春夏,寸口大于秋冬。何谓人迎?喉傍取之,《内经》所谓别于阳者也。越人不尽取诸穴之脉,但取手太阴之行度,鱼际后一寸九分,以配阴阳之数,而得关格之脉。然不先求喉手引绳之义,则昧尺寸阴阳关格之所起。寸口倍于尺则上鱼而为溢,故言溢者寸倍尺极矣。溢之脉,一名外关,一名内格,一名阴乘之脉。曰外关者,自关以上外脉也,阴拒阳而出
  • 病能篇第三
    病能篇第三
    2025-01-14
    病能篇第三是中医古籍《古今医统大全》的一篇,摘要:真要大论篇帝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曰∶愿闻病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皆属于火。诸痛疮痒,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
  • 正文
    正文
    2025-01-14
    正文是中医古籍《古本难经阐注》的一篇,摘要:难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此章总冒五脏六腑十二经动脉。俱会于寸口。下文分晰十二经脉。一日夜五十会于寸口。荣卫血气。一日夜会于寸口也。十二经者。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为阳六经。从手走头。从头走足。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为阴六经。从足走胸。从胸走手。此十二经脉所行之直路也。手太阴者。肺也。肺朝
  • 安胎
    安胎
    2025-01-14
    安胎是中医古籍《广嗣要语》的一篇,摘要:痛。乃血少。四物加童便制香附。共为末。紫苏汤调下。有所激触而痛者。芎归汤探之。胎动属火。四物加条芩之类。胎动不安及下血。集验方秦艽汤。胎动下血。或因房室不节。有所触动。四物加胶艾条芩白术之类。妊娠恶阻。肥人有疾。瘦人有热。胃气不安。人参橘皮汤。保生汤。集验青竹茹汤。怀胎不问几个月日。但觉胎气不安。腰腹微痛。饮食不美。用安胎饮。
  • 调经
    调经
    2025-01-14
    调经是中医古籍《广嗣要语》的一篇,摘要:期者。血热。四物加芩连之类。过期者。血虚。四物加参白术陈皮之类。经水紫黑色及有块者。血热。四物加黄芩黄连香附之类。若见肾肝脉迟微。小腹冷痛者。属寒。四物加炒干姜之类。将行而作疼者。血实气滞。四物加醋炒莪术玄胡索木香。挟热加黄连柴胡。或四物加桃仁红花香附之类。行后而作疼者。气血俱虚。八物汤。经行不止。四物加阿胶地榆荆芥穗之类。
  • 妊娠杂病并产生死二歌余不能尽录也
    妊娠杂病并产生死二歌余不能尽录也
    2025-01-14
    妊娠杂病并产生死二歌余不能尽录也是中医古籍《广嗣要语》的一篇,摘要:下如同月水来。漏极胎干主杀胎。亦损妊母还须虑。争遣神丹救得回。欲产之时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此歌与前歌皆出脉诀也)
  • 诊妇人有妊歌
    诊妇人有妊歌
    2025-01-14
    诊妇人有妊歌是中医古籍《广嗣要语》的一篇,摘要: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荣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类例。血衰气旺定无娠。血旺气衰应有体。尺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胎犹未觉。左疾为男右为女。流利相通速来去。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通前语。左手带纵两个男。右手带横一双女。左手脉逆生三男。右手脉顺还三女。寸关寸部皆相应。一男一女分形证。有时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往来三部通流利。滑数相参皆替替。阳实阴虚脉得明。
历史趣闻推荐
张献忠:七杀之令非我意,草莽称雄悲情路张献忠:七杀之令非我意,草莽称雄悲情路

历史趣闻热门

历史趣闻精选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