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社会 >  热点 >  传承红色基因 培塑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 培塑时代新人

时间:2019-03-30 作者: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

  举办培训班89期,培训省内外学员7600余人次。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中国核电、人民银行、广东阳江……全国各地培训班纷至沓来,四川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等20多个省级部门(单位)、10多个市州已将其作为党性教育基地。


  以大巴山干部学院为龙头,五县(区)联动,总院、分院和基地支撑配合的党性教育培训“一盘棋”格局初步构建……

大巴山干部学院


  从无到有,从“立住”到逐渐“叫响”。一年来,肩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培塑时代新人重大使命的大巴山干部学院,秉持“红色立院、特色兴院、创新强院”办学理念,扎实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正向着全国全省一流的党性教育培训基地铿锵迈进。


  红色立院


  在党性洗礼中砥砺初心补“钙”铸魂

大巴山干部学院学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向烈士致敬默哀,举拳宣誓,接受红色洗礼,强化党性修养。


  细雨蒙蒙,微风摇曳,墓碑肃穆……伴随哀婉的《思念曲》,9月26日,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2018年秋季处级干部进修班第七支部学员手擎菊花,列队缓缓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向长眠在此的25048名烈士致敬默哀,举拳宣誓,接受红色洗礼,强化党性修养。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大山深处的王坪村,也是大巴山干部学院的一个重要的现场教学点。


  宏大庄严的墓碑群,真实生动的展陈展示,细腻真挚的讲解……参加各培训班次的受训学员无不为之动容。宣誓、参观、感悟,仅是红色基地教育一个方面的内容。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薯饭,喝南瓜汤……体味峥嵘岁月是受训的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触动心灵深处,烙上红色印记。学员们纷纷表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军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大巴山干部学院组织学院开展红色纪念活动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首府所在地,当年,徐向前、李先念等446位将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近三年,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厚重。全市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遗迹908处,有可移动革命文物3万余件,居全省之首,被党史专家誉为“中国革命露天博物馆”。除了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外,还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赤化全川”和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红色经典教育基地,这里还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经过精心筹备,2017年11月底,巴中市委在市委党校的架构基础上,成立大巴山干部学院。


  “立足红色沃土,对接时代要求,情理史融合,在党性洗礼中砥砺初心补“钙”铸魂。” 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要始终坚持用红军精神建设学院,真学真信、真心真情传播红军精神,努力把大巴山干部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成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保持革命激情的“加油站”、干部铸魂的“大熔炉”。


  功能定位是建好学院的根本指南。一年来,学院按照“红色立院”定位,坚持“兼顾全面、凸显特色、注重互补”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立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10余个现场教学点重点打造,挖掘特质、丰富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现场教学点位;精心设计了红军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空山坝战役遗址等6条3-7天的精品教学线路。


  “巴中红色教育基地震撼力、感染力强,设计的精品线路有特色、有亮点,可看可学,很受教育、深受洗礼。”2018年11月16日,资阳市委组织部吴鹏参训完后由衷感慨,“对照红军当年革命时期党性这面‘镜子’,让我们深刻思考向革命先辈学什么,自觉清扫精神‘灰尘’,增强了教学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特色兴院


  在教育教学上深情倾注让人身心俱获

学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合影


  特色是学院的生命线。巴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大巴山干部学院院长张鹏飞表示,“‘特’就是要办出特色,形成特色培训专题、建设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师资、培育特有校风。”一年来,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培训资源,坚持错位发展、凸显特色、打造品牌,快速提升了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


  学员“点单”,按需施教,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着眼急需,重在管用,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据巴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大巴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田清旺介绍,让课程更富政治性全局性,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彰显服务大局特色是该院又一特点。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研究和确定具体培训内容,着力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综合平台。


  坚持“两个服务”,践行“两个维护”。“学院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开展党性培训准则,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必修课,把执政能力作为培训根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玉明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服务,这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要求。”同时,学院还聚焦国内国际当下热点和未来难点。


  “深挖广积”,组织深度发掘厚重的红色资源,编撰党性教育独特教材体系。学院专门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聘请一流专家学者为学院教材进行规划设计,按学科组成教案编写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论证。目前,组织编撰的《川陕苏区的斗争》,内容涵盖“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党政群团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建设、宣传和群众工作、重要人文和革命遗存”等;推出了《川陕苏区的创建及历史作用》《川陕苏区群众工作》等7堂专题课,从各个侧面展现川陕苏区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打造《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无衔女将军张琴秋》等8堂微党课,再现红军精神,将党的历史转化为独特的“教科书”“营养剂”。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影视学院在大巴山干部学院接受党性培训


  “早上7点吹哨起床列队跑步,中午10点、下午5点也要列队跑步,晚上两节学习讨论结束后,10:00灭灯睡觉……准军式化的教育教学去了官气,回到了本真,严明了纪律,增强了体质,很有意义!”2018年11月15日,参加全市铸魂班的学员周发明感慨颇深,“虽然自己家离学院不足1公里,但培训期间仍要吃住在学院,统一管理,无一例外。”


  “党性教育的严肃性决定了必须从严治学、从严治教、从严治院。”张鹏飞表示,“学院将学风建设纳入党性教育全过程,用良好的院风教风熏陶学员,运用准军事化管理、督导管理、流程管理等管理手段,使学员党性在严格的管理和严肃的纪律中真正得到锤炼。”


  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的杨夕萱坦承,培训之初,曾有学员认为这将是繁忙工作之外一次难得的“调整放松”机会,但实际上,学习安排之紧凑、管理之严格出乎很多人意料。“每个人的课桌上有座签,一目了然,没有人迟到早退。”


  据了解,除了对学员准军式化教育管理外,建立的教学巡视、教学情况分析会、教学评优和教学督导等这些科学管用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全过程监督管理,有效确保了教学质量。


  向管理要质量,用方法聚效应。“学院成立伊始,就灵活培训形式,彰显教法特色,集聚教学效应。”巴中市委党校副校长、大巴山干部学院副院长王全明介绍,学院以短期培训和专题研究为主要班次,采用的音像教学、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互动访谈、红色拓展、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偏被动式培训的不足,变“知识型学习”为“研究型学习”,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创新强院


  在开门开放中打造一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改革创新是增强学院活力的源泉。针对建院初期师资薄弱问题,一年来,学院打出了一套套组合拳,采取“外引+内育”、专兼职并举方式,从全省全国遴选出100多名优秀专兼职教师,形成“党校专业教师+高校专家学者+本土红色专家学者+红军精神传人”的教学科研队伍,一大批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时代英雄、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干部、乡土教师走上讲台。同时,在学院倡导“双栖”“多栖”,择优选拔参公管理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学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门开放办学。“近年来,巴中区位交通得到有效改善,但要真正办成独具特色、国内外有影响的干部学院,必须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据王全明介绍,学院坚持向上借力、向外吸力、向内聚力,“院内”与“院外”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国内”与“国境外”结合,在自身建设、师资聘请、资料征集、教学点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拓展渠道,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汇聚了力量,形成了合力。


  “一次巴中行,一生巴中情。”学员们对学院的培训越来越认可,“我们永远惦记巴中这遍红色土地,培训教育有效提升了我们‘强筋健骨’之本。”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精神是我们建好学院的强大精神动力。”田清旺表示,学院将始终按照打造全国一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要求,改革创新、开门开放办学,重点在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支撑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新时代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罗福荣 梁升)


  转自:人民网


相关文章

.

社会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