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一生是短暂的,短短的39个年头,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他的人生却是精彩的,值得人称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望大家喜欢。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他年少时曾愤青、曾青春澎湃、曾满腔热情;中年时曾低落沮丧、曾孤独彷徨、曾落寞无人理解。
他的一生一直被一个结给困扰,那就是反清复明。他希望依靠自己的个人努力去改成这样的结果,但却事与愿违,现实与理想总是背道而驰。但,在这隐忍中、这默默中,他却创造了另外一个理想,并且努力实现了,那就是收复台湾。
台湾,那时候的台湾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与福建隔海相望。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进程中,被荷兰人无情的占领了。
被侵略国人民是悲惨的,他们丧失了土地,丧失了亲人,甚至丧失了人权,沦为被压迫、被奴役、被迫害的对象,那时,家破人亡就跟家常便饭一般随处可见。
福建与台湾的隔海相望,郑成功及其下属对荷兰人的暴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在寻找一个契机,该如何去帮助台湾的同胞呢?正好,台湾难民们说,我们愿意与您共同抗击敌人。这为收复台湾拉开了序幕。
郑成功是深谙兵法,且熟悉水战攻守战略的。加上长期被压迫,被抑制,热情一旦爆发将不可阻挡。内外夹击,荷兰人不堪一击,终以举白旗,滚出台湾为结局结束了这场民族战争。
公元1661年,被侵略者荷兰占领了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迎来了解放和自由,这里面郑成功居功至伟。
郑成功当年为什么要和老爸决裂
众所周知,民族英雄郑成功一生戎马,先是抗清复明,后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立下赫赫战功,彪炳千秋。但是郑成功一生中却有一段不可回避的耻辱——那便是与老爸郑芝龙的决裂。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海盗出身,本就是个趋利避害的人,十足的投机主义者。郑芝龙很有经商头脑,早年在海上经商,从事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可是他嫌经商来钱太慢,索性做了海盗,趁着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无暇顾及东南沿海的海防,大肆劫掠商船,并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慢慢的在东南沿海一带有了名声大震。郑成功便是出生在日本的侨民,他的母亲也是日本人,不过郑成功从来都自认为是中国人,也就是大明臣民。
郑成功七岁那年郑芝龙接受大明朝廷诏安,归顺大明,郑成功回到故乡福建泉州读书,开始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有一次郑芝龙带着郑成功觐见偏安福建的南明皇帝隆庆帝,一见如故,皇帝很欣赏他,赐名“成功”,把北上抗清收复江山的重担寄希望于这个年轻人身上,希望能一举成功。不过此时掌握兵权的父亲郑芝龙却并不想北伐,他认为大明气数已尽,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清朝,希望清政府能给他升官发财,可惜终究是黄粱一梦,不仅导致南明政权灭亡,自己晚节不保,还最终被清王朝杀害,沦为千古罪人。
相比父亲郑芝龙的利令智昏,执迷不悟,贪图富贵,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郑成功根本不能接受,他认为忠臣不事二主,既然归顺了大明,又怎么能效忠异族呢。何况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堂堂大汉子民怎么能效忠满清朝廷呢。郑成功因此多次写信一投降清朝的父亲,劝他看清形势,回头是岸。可惜郑芝龙根本听不进去,他这个投机主义者根本没有立场可言,什么民族大义在他眼里远远不如金银财宝真实,他不仅拒绝了郑成功的劝说,还把全家人都带去北边彻底头像了清朝,郑成功成为孤家寡人,彻底与父亲决裂。
清政府知道郑成功非池中之物,有大将之才,多次以高官厚禄企图招安他,郑成功都不为所动,坚持抗清。后来清政府让郑芝龙和郑成功的弟弟写信给他,劝降郑成功,郑成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此生注定要与父亲与家庭走上不同的道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郑成功忍痛发布与父亲断绝关系的声明,毅然决然走上抗清之路。清政府恨透了他,不仅杀害了投降的郑芝龙和郑芝龙全家,还在攻打郑成功老家福建泉州时奸污了郑成功的日本母亲,导致郑成功母亲自杀,郑成功把母亲的遗体剖开将里面的肠子清洗干净,表示一生清清白白,不受屈辱,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抗清决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