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大悲惨剧:
《哈姆雷特》Hamlet
《奥瑟罗》Othello
《李尔王》King Lear
《麦克白》Macbeth
悲惨剧是莎士比亚中期创造的,被称为“四大悲惨剧”的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1、哈姆莱特
其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有着人文主义理想的青年。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毒死了哈姆莱特的父亲,夺取了王位,并且娶了哈姆莱特的母亲。哈姆莱特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向他诉说了自己被害的经过,要儿子为他报仇。哈姆莱特接受了复仇的使命。他深感责任的严重,又怕走漏心思,被坏人钻了空子,就装疯卖傻,相机了解真情。有一次,他叫戏班子演一出诡计杀兄篡位的旧戏,试探他的叔父,公然证明了叔父的罪过。他决心杀死叔父,可是把大臣波洛涅斯当作叔父错杀了。克劳狄斯以此为托言,把他送去英国,要英王杀掉他。哈姆莱特在去英国的路上设法逃回丹麦。回来后才知道,自己的情人奥菲利娅因为父亲波洛涅斯死了,爱人又远去异乡,精神失常落水淹死了。克劳狄斯又煽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比剑,密议用毒剑刺死他。结果两边都中了毒剑。哈姆莱特在临死前,奋力刺死了克劳狄斯。
2、奥瑟罗
叙说摩尔人贵族瑟罗因为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嫉妒所压倒,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懊悔自杀。奥瑟罗是个襟怀坦白、勇敢豪爽的战士,苔丝德蒙娜单纯痴情,决然爱上了他,不管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歧视,同他结了婚。可是,他们的爱情尽管战胜了种族歧视,却没有逃脱伊阿古的诡计陷害。伊阿古伪装忠诚,心地奸诈,因为升不上副将,就对奥瑟罗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害死奥瑟罗夫妇,最终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经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点利已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穿和批判。
3、李尔王
描写一个独裁独裁的昏君,因为我行我素,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悲惨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穿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悲惨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颠沛流离的英国实际。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两个女儿驱赶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咒骂女儿忘恩负义。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捉襟见肘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突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样抵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儿,莎士比亚经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一起也是对当代实际的揭穿。可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处理社会矛盾的主意,正是一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维。
4、麦克白
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建功凯旋,因为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使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终,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这出悲惨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思描写的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