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史研究员和生态健康联盟主席彼得·达扎克教授于5月31日在科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了关于蝙蝠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最新研究论文。这篇论文已经被《自然通讯》杂志接受,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发表。
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生态健康联盟的支持下完成的。然而,国家卫生研究院最近取消了对该组织300多万美元赠款的延期,这在科研界引起了很大争议。
有必要持续监控热点
由石等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分析了中国已知的蝙蝠冠状病毒的全部数据(包括630个新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并研究了冠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其在中国的传播。通过比较α和β冠状病毒的宏观进化模型,确定了我国冠状病毒进化多样性的宿主分类和热点地理区域。
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冠状病毒的进化和多样性,也有助于科学家以发现蝙蝠冠状病毒为目标,积极监测人畜共患传染病。
研究人员指出,在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有大量的冠状病毒,敦促密切监测该地区的蝙蝠冠状病毒,并呼吁改变人类行为,以避免下一次大流行。
该研究分析了新冠状病毒的可能宿主——中国菊头蝠的进化,并指出中国菊头蝠的鼠13病毒株和新冠状病毒属于一个共同的进化分支,这加强了中国菊头蝠是新冠状病毒宿主的证据。研究人员认为,比较马来穿山甲的整个基因序列,它不太可能成为新冠状病毒的宿主。
然而,研究人员强调,他们只分析了来自中国的蝙蝠冠状病毒,因此不能排除该病毒是否也存在于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
“中国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的边境是冠状病毒进化多样性的热点,这不仅是因为那里有不同种类的蝙蝠和冠状病毒,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密集的活禽市场都使该地区成为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最佳场所。”达斯查克教授说。
云南是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去年12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发现了157个新物种,包括新的蝙蝠物种。蝙蝠和啮齿类动物一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高风险的病毒宿主,可以将疾病传播给人类。
从生物多样性中寻找答案
像中国的菊头蝠和马蹄蝠这样的蝙蝠在中国已经进化了数千万年。它们与冠状病毒有长期的共同进化历史。这项研究表明冠状病毒通常可以从一只蝙蝠传播到另一只蝙蝠。
达斯查克教授说,不仅热点地区的蝙蝠应该被持续监控,人类也应该被监控。他说:“与中国南方野生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和数以千计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应该定期接受检测,不仅检测新的冠状病毒,还检测其他病毒。”尽管他说这意味着很高的价格。
科学家认为,为了预测哪些病毒最有可能感染人类,应更好地分析病毒特征提供的信息,并应考虑环境变化等其他因素,以观察病毒对人类的感染风险。
"病毒来自大自然,所以我们需要从大自然中找到答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副主任费尔南多·阿伦扎纳教授几天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想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潜在的大流行爆发。”
第一位财经记者了解到,利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亚太网络,研究人员正计划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检查,以发现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病原体,并提前预防和控制潜在的流行病。
一位在非洲研究过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很容易发生。"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一些蝙蝠已经迁移到其他地方."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生态健康联盟副主席、生态学家凯文·奥利·奥利瓦尔说:“宿主物种的具体信息,如种群规模、密度、物种丰富度和其他因素,将影响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