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正式宣布!
4月2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体系列”,而今年计划的第一次火星探测自然将命名为“天体系列”。与此同时,这个行星探索项目的标志“九天观星”也正式揭幕。
用“天堂问题”的名字来连接传统和未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郑永春认为,这个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田文》。屈原在诗中说:“上下不成形。我们如何测试它们?”"夜光浩德,死亡在养育谁?"这些实际上是问问题和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个名字无疑将中国的火星探索任务与传统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火星探索的最大困难是:新的环境离我们很远
与月球探测相比,火星探测的最大困难在于它的长距离和新环境。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而地球与火的最短距离为5500万公里,最长距离为4亿公里。然而,由于距离太远,地面命令无法实时传送到火星。该探测器还具有很强的自主控制能力,能够自行解决未知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过去火星探索任务经常失败的原因。
去年1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完成了着陆器悬停避障测试。今年3月,中国完成了无线联合测试。这些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火星探测项目多国推广
由于不同的运行周期,地面火灾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的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大约每26个月就有一次近距离接触。这时,火星探索更有效率,并且会节省大量燃料。
2020年,除了中国宣布进行火星探测,世界上还有三个主要的火星探测任务。欧洲和俄罗斯正在合作探索火星生命2020。原定于今年夏天发射的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宣布再次延期。
4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表示,火星漫游者2020探测器“毅力”仍按计划发射,航天器必须在7月17日至8月5日之间发射,以便在2021年2月登陆火星。与此同时,阿联酋还计划同时向火星发射轨道探测器“希望号”,这将是阿拉伯国家的首个deep 空探测器。
深度空检测项目消耗社会进步
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正从太空大国向太空强国迈进。郑永春认为,航天工业有三大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人造地球卫星。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飞行。第三个是深度空检测。
在deep 空探测过程中,势必会对测量和控制、通信、轨道计算、航天器和探测器设计以及相关科学仪器提出很高的挑战。郑永春认为,航天工业越困难,相关技术的驱动力就越强,因为它不是一个工业项目,而是一个技术驱动的项目。一个很高的目标会导致相关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将来会转移到其他行业,然后成为一些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的民用技术。
(见新闻报编辑方媛·黄燕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