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大学(UMBC)的博士研究生里克什·帕特尔发现螳螂虾可以依靠太阳、偏振光和内部线索返回洞穴。这项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文本:
螳螂虾以其强壮的前肢、不寻常的眼睛和华丽的外骨骼而闻名。最近,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大学(UMBC)的博士生里克什·帕特尔(Rickesh Patel)发现,除了上述特征之外,螳螂虾还可以依靠太阳、偏振光和内部线索返回洞穴。相关论文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帕特尔说:“当螳螂虾找到你的时候,它会转身向避难所走去。我很好奇这只小动物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帕特尔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用来测试螳螂虾如何导航的行为指标。为此,他创造了一个人工环境——把一根聚氯乙烯管子埋在沙子里作为隧道,然后把食物放在离洞穴很远的地方。在实验中,藏在人工洞穴里的螳螂虾会离开洞穴,蜿蜒前行,寻找食物,然后直接回到洞穴。
根据最初的观察,帕特尔认为螳螂虾使用一种叫做路径整合的内部过程来找到回家的路。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踪自己离洞穴的距离和方向。后来,帕特尔建造了八个更大的人造实验环境,每个直径约1.5米。他探索的第一个问题是:螳螂虾利用内部或外部线索找到回家的路了吗?
为了验证这一点,帕特尔设计了一种装置,在获取食物后迫使动物旋转180度。如果它使用外部线索来记住离家的距离和方向,它仍然会朝着正确的方向移动。如果它利用内部线索,也就是它身体的方向,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结果显示,在第一轮测试中,动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帕特尔说:“这种现象很酷,但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内部罗盘提供的线索远不如环境线索准确。”他突然想到,做这些实验时,天碰巧是多云的,动物看不见太阳。后来,当实验在明确的条件下进行时,发现螳螂虾在获得食物后会直接返回巢穴。帕特尔意识到,他的实验完美地展示了动物使用线索的层次。他们首先使用外部线索。如果缺少外部线索,他们将使用内部线索。
这是一系列开创性实验的开始。后来,当帕特尔用一面镜子欺骗螳螂虾,让它们以为太阳在相反的方向,它们就会走错方向,这表明它们以太阳为主要线索。在多云的条件下,他们转向偏振光作为导航线索。当day 空被完全覆盖时,他们恢复了内部导航系统。
科学界原创编译:细丝评论:单独编译:张梦
来源:当代生物学
记者没有。:0960-9822
原始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 _发布/2020-04/uomb-hdm040820
版权声明:本文最初由科学平台编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请注明转载来源,科技工作者的家,科学部门的应用。
相关文章